语文考试中关于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首页/题库/147℃/2022-05-06 09:51:47

语文考试中关于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一遇到这种题,我的错误率特别高,我每次在原文中找出了原句,可是对比后,基本上每个选项都纠结,怎么办呢

优质解答:

解题思路: 同学:针对你的这种情况,不妨参阅一下以下建议中的内容:1.科技文章语言简明,科技信息含量大,一旦阅读不细,很重要的信息就会从眼边溜走。平时阅读要养成精读细品、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 2.科技类文章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读起来不易理解。因此,在平时做题时,不烦不躁,做好有意调整心态的训练。 3. 做题方法要科学,要摆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科技类文章阅读试题一般是单选性的,题支干扰性很强,过早地阅读题支,极容易把头脑搞乱,自己招来了更多的干扰因素。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试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之上,要从整体着眼,从整体上控制全文的要旨,不要急于动手做题。如果在做题中遇到了困难,再回到原文中反复搜寻查找。那么其结果欲速则不达,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症结,以致把答案做错。因此,在判断推断正误时,一定要注意推断的“合理”性。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有不同意见,可在下面的继续讨论中留言,老师愿意真诚地与你进一步探究。祝:开心、快乐、进步!

解题过程:

(一)知识储备

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具有三个特点:①语意的单一性,一个用语,一个句子,说什么就是什么。②表达的直白性,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曲笔。③相对的纯理性,情感成分不多。从内容的角度看,每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都会向人们提供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全球科技领域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反映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从时限看,一般是最近几年的文章,有的甚至就是当年的文章。否则,它就没有阅读价值。其中的新知识、新信息大都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传达出来的。所以,要准确无误地理解这类文章,就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它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1.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

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科学概念的。而文中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中的重要信息。因此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的第1题往往就是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近两年如2002年第1题“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2003年第1题“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都是如此。

换个角度说,文章的基本概念都是用词语来表达的,因此,理解基本概念,又可以说成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即理解作为科学概念的重要词语。

在具体的文章中,基本概念的含意有时是用下定义的形式来集中表述的,如“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也有分散表述的,如前面曾引用过的《转基因作物》对“转基因作物”的阐释。如果是前者,理解基本概念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如果属后者,就需要有一个筛选、提取、整合的过程。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这里所谓“重要句子”主要是从表达的内容上说的,是指突出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比较丰富,语言比较精练的句子,与文学作品理解重要句子不同的是,这里只考查对句子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分析,一般不涉及表达技巧。不过,过去侧重于对句子本身的理解,如:

根据文意,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

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

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

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

像这样的题目就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即找句子主干)便可认定C项是正确的。换言之,这句话是说明肠脑的物质构成的。近年来理解句子的试题有所变化,即在理解句子的基本上考查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如2003年的一道试题:

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加大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这道题的四个选项都不是来自题干中文句的本身,而是来自文中的其他段落,不过依据“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这一标准,也可看出答案是D。因为D项说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灾害“束手无策”,而不是说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害。

3.筛选、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高考常有这样的分析、综合性的试题,如1999年:“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2002年“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等。这类试题,不论要求说明“根据”,还是要求分析“原因”,在文中涉及的面都比较宽,都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作筛选和整合,否则难以作出正确回答。其实,阅读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整合,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看法,所获得的信息才会有实际的价值。

4.能根据内容作合理推断

根据文章内容作推断,以得出新的结论,这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这里强调推断的“合理”,主要是指推断的前提正确,推断的过程合乎逻辑,推断的结论在文意允许的范围之内,符合事理。只有这三者具备,推断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譬如2003年第10题D项:“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文中说:“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据此可以推出“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加“有可能”意味着不排斥其他因素的作用,表达准确。可见该项正确。而B项说:“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这样的推断则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欧洲滑雪运动能继续也只是具备了一个条件,还有其他条件呢?推断却忽视了这一点。再则,文中指出全球变暖“使台风将频频涉击日本”,防止温室效应加剧,只能减少袭击的次数,而不能使之“远离日本”,可见该项是错的。

因此,在判断推断正误时,一定要注意推断的“合理”性。

上列四点,归纳起来说,阅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就是要把握文中所阐释的科学道理,又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语言是相当严密的,所以阅读时要十分重视准确理解文章的语言。

(二)阅读举例(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人的耐力与体内的一种基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体内的这种基因按某种特定的形式存在,人就容易在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该大学心血管遗传中心蒙哥马利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征服了高海拔山峰的登山运动员和在军训中表现出色的新征入伍的士兵进行DNA测试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据介绍,所有这些登山者,都是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等呼吸设备的情况下顺利地登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而75名接受调查的新兵,都是在为期10周的大强度军事训练中成功地坚持下来的。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体能素质超群者的ACE(血管紧张肽转换酶)基因的存在有某些共同特征。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数量较少,形式D能起相反的作用。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这种基因,或是两个I,或是一个I一个D,或是两个D。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要强。研究人员推测说,I基因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或其它营养成分的能力,因而有助于增强人的耐力。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运动能力还与敏捷性、手眼协调等许多其它因素有关,因此这一成果不一定能用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并证明I基因确实可以提高细胞的工作效率,那么可能为中风或心脏病患者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6.对文中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基因”是以I形式存在的基因

B.“这种基因”指人体内的ACE基因。

C.“特定形式”指被试者体内只有I基因没有D基因。

D.“共同特征”是人体内都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的基因。

7.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与被试者体能素质超群无必然关联的因素是

A.人体血液中ACE的数量B.人体中ACE基因存在的方式

C.人体中I、D基因组合的方式。D.I、D基因与肌肉细胞的关系。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对登山运动员和受训士兵的DNA测试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耐力。

B.研究结果证实,I基因能增强人的耐力的依据是它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

C.所有的被试运动员和75名士兵体内的ACE基因都至少有一个以I的形式存在。

D. ACE基因的D形式的存在,是造的耐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9.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的运动能力与体内的ACE基因的存在形式、敏捷性和手眼协调等有关。

B.人体内拥有I基因不能作为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唯一标准。

C.人体内分别拥有双I、ID、双D基因时,其耐力依次递减。

D.对ACE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可能对中风和心脏病治疗提供帮助。

答:6.B7.D(文中只提到I基因与肌肉细胞的联系)8.C(A、B不属于原文意思。D文中没有提及)9.C(原文只提到“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强”没有提及耐力的递减)

我来回答修改/报错/举报内容!

猜你喜欢

一个神奇的在线题库网,分享各类考试题库、题目资料与资料答案、在线搜题与练习等!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21-2024 315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